【減肥陷阱】豬頸肉比五花腩更肥 營養師推薦5種較瘦豬肉部位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8/12 17:19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23

分享:

分享:

不同豬肉部位脂肪大比拼。

少港人都愛吃豬頸肉,但你知道豬頸肉其實比五花腩有更高脂肪含量嗎?TOPick請教了健營物理治療及營養中心資深營養師April,了解豬肉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讓大家食豬肉時多多留意!

不同部位豬肉脂肪含量:

豬肉部位 脂肪含量(克/每100克食物)
豬頸肉 (生) 69.6
五花腩 (生) 53
排骨(生) 23.4
豬大腸(生) 18.7
豬耳(生) 15.1
豬扒 (生)  12.6
豬腳(生) 12.6
豬腱(生) 12.5
梅頭(生) 12.4
豬手(生)(醃製後) 10.5
豬肚(生) 10.1
赤肉(生) 5.4
豬西冷(生) 4.05
豬柳(生) 3.5

從上表可見,豬肉各部位中,出乎意料地以豬頸肉的脂肪含量最高,每100克達69.6克。反而大家最常說肥的五花腩,其實比豬頸肉「瘦」,脂肪含量每100克達53克,排行第2。

豬頸肉看似無白色脂肪,為何實際上會不五花腩更肥?April解釋,其實單從煮熟後的肉類,很難判斷實際的肥瘦程度。很多餐廳以炭燒烹調豬頸肉,再切成薄片,而炭燒的過程,令肉內水分蒸發,所以感覺吃下去乾身又不油膩。

但其實豬頸肉是豬面頰至下巴附近連帶脂肪層的肉,並非真的是豬「頸」肉,該部位肉和脂肪分佈均勻,所以相對也較其他部位難移除。

美國農業部的營養數據庫顯示,每100克豬頸肉,就已經有近70克的脂肪,即是14茶匙油;而100克的五花腩只有53克脂肪,可見豬頸肉的脂肪量比五花腩足足多出1.3倍。

脂肪量少的部位

眾豬肉部位中,以下三個部位含較少脂肪:

  • 豬柳(3.53克脂肪/100克)

豬柳為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肉中無筋,是豬肉中最柔嫩的部位。切片、切絲或切丁後用作燙灼、煎、炭燒、鐵板燒和烘烤都十分適宜。

  • 豬西冷(4.05克脂肪/100克)

豬西冷是豬背上的肉,肉質有咬口,燒烤、煙燻、慢煮都很適合。

  • 赤肉(豬後脾肉) (5.4克脂肪/100克)

即豬的大腿肉,運動量大,肉質全瘦,但較韌及鞋口,較適宜切片滾湯。

其次則有:

  • 梅頭
  • 豬腱

這兩個部位含較多肌肉和較少脂肪。

故此,如想在少脂肪和進食口感中平衡,April建議進食豬柳、豬西冷、赤肉/一般瘦肉這三部位的豬肉。另外,上述這五個部位也適合減肥人士進食。

但April提醒,即使進食少脂肪含量的部位,也應留意勿過量攝取蛋白質。因為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來計算,一天只需攝取48至60克的蛋白質,大約是210至260克的熟肉。所以,即使是脂肪含量較低的豬肉部位,亦要適可而止,不要進食過多。

想知不同肉類的蛋白質含量?即睇:肉類脂肪蛋白質大比拼 牛扒雞胸蛋白質豐富豬腩肉脂肪勁高

撰文 : 楊宛茜 TOPick記者